近期波动的市场,消磨着投资者们的耐心,焦虑不断滋生蔓延。站在当下的时点,股市到底能不能涨?投资者能不能从市场上赚到钱?
9月19日晚,在2023雪球基金直播节上,雪球创始人、董事长方三文与有知有行创始人孟岩,围绕“投资获得感”,为大家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孟岩表示,面对“无人知晓”的市场,承认自己的投资能力有限并不容易。但面对现实,降低预期,通过分散化、多元化资产配置,坚持长期持有,或许就能收获“还不错的结果”。
孟岩访谈金句
我们从来不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卖基金、卖组合或者卖策略的,我们更多的是传递一些我们认为比较正确的投资理念给大家。
无人知晓,这四个字基本代表了我对市场的看法。我发现我没有预测市场的能力,我也发现,目测所及找不到短期能预测市场的人。
我不知道未来市场短期涨跌,但我可能知道一件事——长期市场是向上的,它反映了我们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等。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里有句话:“普通投资者只需要通过些许努力就能够获得80分的结果,但是想要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更好的结果,可能需要数十倍,数百倍的努力。”我觉得普通投资者可能只需要做好分散,做好资产配置,放低自己的期望,比较长期地规划好自己的现金流,比较长期地去投资,可能就会获得不错的结果。
接受分散,接受比较低的预期,接受配置,接受比较长期地去赚钱,这本身就不是每个人愿意为之付出时间的事。
只可能降低波动,但不可能消灭波动,因为波动本身就带来风险,而风险的另外一面其实就是收益。
分散是一种保护自己,资产配置也是一种保护自己,把资产组合分散到A股、美股,A股债券,少量商品,包括其它市场。如果它们长期向上,整个资产组合的波动就进一步降低。
价值投资一定不是说就是买低PE的股票。判断一个公司未来的价值,关键是你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些公司值多少钱?
我越来越不喜欢“教育”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没有人应该被教育,也没有人可以被教育。
真的通过投资去“改变命运”,概率其实不高。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通过投资让自己的生活不焦虑,让自己的财务生活得到改善,例如愿意存钱了,愿意为自己的养老、为孩子的将来做长期打算。要实现所谓的阶级跃迁,投资自己的概率可能更高一些。
文字实录
方三文:大家可能对我相对熟悉一点,孟岩先生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先让孟岩先生介绍一下自己。
孟岩:“先生”不太适应,很久没听了,我叫孟岩,刚才还给方丈看我的账号,一个老雪球注册用户,2012年注册的,在行业里很多年,自己投资也很多年,之前做过财帮子,现在做有知有行的公司,我们是一家主打投资者陪伴的公司,陪着大家长期尽可能地投资赚钱。
方三文:就是你陪着大家买基金,是吧?
孟岩:对,这只是一方面吧,但我觉得更长时间是陪着大家持有基金,这可能更准确一点。
方三文:大家都知道,现在市场不是很好,股市很久没上涨,基金是很难卖的,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很多情绪是很激动的,这种情况下听说你陪着投资者买了很多基金,我很困惑,你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说服他们买基金的?
孟岩: 我觉得今年整个A股还是很难,市场不好,上半年基金销售情况也很差。我们相对行业Beta可能做出了一些Alpha出来。在我看来原因非常简单,我们从来不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卖基金、卖组合或者卖策略的,我们更多是传递一些我们认为比较正确的投资理念给大家。可能我们整天说的是这些,并且我们自己真金白银买的也是这些,我们每天去研究的都是这些,我们的用户,包括读者、听众,包括视频,他们理解了这些、认同了这些,最终就会反映在销售上。
大家通常看收益率买基金,熊市时收益率不好,比较难卖。我们从来没有给大家说过这些,更多是讲资产配置,相对来说可能他在低迷市场中就会认同一些。
长期坚信向上,如同太阳每天都要升起
方三文:其实听众对于卖基金,或者陪着买基金的都不感兴趣,这是你们行业的事情,这不重要,现在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股市到底能不能涨?你怎么看。
孟岩:分享两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刚好是今天看到的,我之前和方丈录过一期播客,叫《无人知晓》2021年录的,我的播客名字叫“无人知晓”,起这个名字是Netflix的创始人写了一本书,他写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我最终成功和我最早想去卖包装的DVD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业务了,所以他就引用了一句“Nobody Knows Anything”,中文翻译过来就是“无人知晓”。
这四个字基本代表了我对市场的看法。我发现我投资这么多年,我也追过非常非常多的大神,方丈如果记得的话,2007年那会都知道一个“带头大哥777”,反正有各种各样的大V吧。有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去看他的东西,都想知道未来一个月涨跌,后来时间更长我就会发现,那些预测,有的对有的错,我们之前追的那些对的人慢慢不见了,又有新的预测者出来,短期总能看到对的,然后去追。但时间长了我发现我没有预测市场的能力,我也发现我目测所及我找不到短期能预测市场的人。这是我的看法,不知道方丈认为呢?方丈给我一个答案吧,未来市场会涨还是会跌?
方三文:你说不知道市场会涨还是跌,我还要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也不知道你将来能不能从市场上赚到钱?
孟岩:我觉得这可能取决于“将来”的期限有多长,我不知道未来市场短期涨跌,但我可能知道一件事吧,第一件事,长期市场是向上的,它反映了我们的经济增长,我们的科技进步,我们的制度创新等。我不知道是否便宜,但我知道现在不贵,我就会知道它将来有慢慢向上的机会,就可以赚到钱。
方三文:你所说的你不知道它会不会涨指的是短期,你认为你知道它长期会涨,是这个意思吗?
孟岩:是的。
方三文:这是你投资的动力。
孟岩:当然,当然。
方三文:是一个底层逻辑。
孟岩:当然。
方三文:如果你长期不知道,那你根本就不投资了。
孟岩:那就没必要了。
方三文:所以这两个说法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
孟岩:对,不知道它会不会涨,万一明天就涨了呢,我觉得短期不知道会不会涨的原因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因为市场各种各样的因素太多了,尤其在短期的情况下。
从我的角度,为什么我坚信市场长期会涨,是因为我们所说的短期的所有因素可能它都会抵消掉,好运气也好、坏运气也好,大家心情好也好、心情不好也好,经济周期也好,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相对会抵消,包括我们2021年疯狂地买基金和2023年上半年基金一点都卖不动,这些因素都会抵消。但可能抵消之后剩下的就是我刚才说的,经济在增长,可能大家创造了更多的产品服务,我们的科技在不停地进步,我们的制度也在创新等,这些东西会反映在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我们持有的那些基金也好、股票也好,代表了这一部分的价。我觉得这个就像太阳每天要升起来一样,这是我投资里值得坚信的东西之一。
方三文:一方面你说不知道短期会不会涨,另一方面又说坚信它长期会涨,短期和长期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孟岩:有多长?
方三文:对。
孟岩:我觉得这也是特别好的问题,记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以前我建议大家长期投资,用户都会问长期投资是多长?这是您的问题,短期长期。记得那会儿我们说,三年以上。
前一段我去上海出差,几个基金公司的朋友跟我吃饭,说孟岩,我们基金行业的主动型基金,过去持有三年必赚钱的这个规律被打破了,原来我们跟大家说持有三年主动基金你就一定能赚钱,所以发了很多三年的主动基金,后来发现这也不行。
后来我们和雪球、嘉实一起做长钱账户的时候,建议投资者用更长的时间,五年的钱,甚至研究海外的时候,会建议投资者用七年不用的钱。你说一年也好,短期可能六个月我们判断不了,一年为什么判断不了,为什么是三年、五年、七年?我觉得其中一个东西就是我们能够从历史里做一些判断。
比如说其实真正持有五年或七年的时间,你放在美股200年的历史来看它依然有可能不赚钱,但是对我们人来讲,长期都是一个期限,你说10年以后、20年以后,假设100%能赚钱,但我人生20年的年华已经过去了,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持有时间越长,获得盈利的概率越大,和我们生活之间找一个平衡,找到相对来说获得比较大的正收益概率,同时又能规划好现金流,我们自己,包括我们建议用户一直在做这个匹配。
方三文:我还是想问一点,这个临界点在什么地方?
孟岩:我自己觉得可能在A股还是五年以上吧,因为我们的历史还短,可用于回测的时间也短,但从逻辑和历史数据回测至少五年时间。
方三文:举个例子,美股纳斯达克2000年创高点以后一直到2015年才解套,这时候怎么跟投资者说呢?
孟岩:非常好的问题。我不妨再举几个A股的例子,记得2007年时我们做财帮子的时候牛市非常大,现在的投资者可能想象不到,方丈应该经历过。
方三文:6124。
孟岩:关键是2005年1000点涨到2007年的6124就花了不到两年时间,那种牛市级别可能我们这辈子也见不到了。我记得当时那轮牛市里的明星有很多,比如当时的钢铁股,或者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等,我那天看了一下,如果在2007年的高点买招商银行,那也是十年,到2017年才解套。所以我刚才说的五年,可能确实也没有那么严谨,我觉得它更多说的是你本身得做好你的资产配置,做好你比较均衡的账户配置,包括权益和债券的比例,包括权益里的大小盘,或者公司是不是足够分散,这些可能都做好,可能还得加上时间才能进一步让你的盈利概率更高。
收获“还不错的结果”
方三文:很多用户也买基金,自己也炒股,花很长时间去研究股票,可能是研究它的成交量、涨跌、均线、头肩顶呀之类的。
孟岩:缠论呀。
方三文:也有人说我不研究这些,我研究公司,研究商业模式、企业文化这些,你怎么看待这些研究?
孟岩:这些研究我都做过。
方三文:然后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或者教训?
孟岩:方丈刚才说的技术指标我都做过,均线也好,数浪也好,C浪、B浪、大二浪,包括缠论,各种各样的。我学理工科的,方丈学什么?
方三文:我学中文的。
孟岩:学理工科,我们天然对于数字、图形、找到规律这件事情很感兴趣,尤其刚入市场的时候会花很多时间看这个东西,记得当时我看那个图的时候我总觉得我能从那个图里找到规律,而且每次还真的觉得找到规律,但我一旦真金白银买进去,那个规律就失效了。
后来还经历了一段量化,因为学计算机,开始研究基本面之后,花很多时间用量化的方式,PE、PB、ROE,用各种方式筛关注的公司,后来再进一步时发现筛出来的这些公司的数据都是静态的,都是过去,我们投资公司投资的是未来,于是开始进化到你刚才说的那个阶段,我们开始研究公司,研究商业模式,研究企业文化,去看各种各样的商业书籍等等。
再后来到了一个阶段,我现在依然对研究公司很感兴趣,但是我会发现所有的这些研究做起来,会发现越来越胆小,或者说越来越知道自己的无知。我何德何能能判断雪球、有知有行这家公司未来20年的现金流?其实我去给一家公司估值的时候是很难的。
方三文:股市会涨会跌,又发现一买进去指标就无效了,PE、PB只反映了静态,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研究也很难研究明白,如果你就是这样一个投资者,无论是你的专业技术还是你在资本市场的经验都比大多数人都丰富,你都这样,那你觉得投资还干嘛呢?不如退出市场得了。
孟岩:其实也不是,后来我很喜欢咱们的祖师爷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里写的一句话,我经常引用那句话,那句话的原话是说“普通投资者只需要通过些许努力就能够获得80分的结果,但是想要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更好的结果,可能需要数十倍,数百倍的努力。”我后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普通投资者可能只需要做好分散,做好资产配置,放低自己的期望,比较长期地规划好自己的现金流,比较长期地去投资,就是格雷厄姆说的,你可能就能获得不错的结果了。但是如果想在这个基础上获得超额收益,年化15%,甚至更高,或者选到好的公司,那我觉得会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在里面。
方三文:努力那部分咱先不谈,那是特别厉害的人搞的,我们先说背后的结果,你说“还不错”的结果,“还不错的结果”大概是什么意思?
孟岩:咱能说具体的值吗?
方三文:对呀,什么叫“还不错的结果”。
孟岩:刚才我和方丈开玩笑,我说通过长期资产配置和分散的方式,长期可能获得年化6%-8%,当然它跟国家在不同的阶段、跟我们的通胀水平、跟各种各样的因素有关,但无论是从美股的历史,还是我们到2035年的经济规划,我们有自己的经济展望,从前年到2035人均GDP要翻一番,如果按这个目标倒推,我们经济GDP增长应该是年化4.7%,我们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刚才说的方式获得更好的收益,差不多年化也就是6%-8%,或者高一些,我理解这就是格雷厄姆说的,普通人什么都不做,也可能能够获得这样的收益。
方三文:你觉得这样的收益你满意吗?
孟岩:我目前满意。我原来肯定是不满意的。
方三文:你目前被市场打服了,你就满意了是吧?
孟岩:倒也没打服吧,其实就是刚才说的,我觉得越来越觉得自己无知吧,原来通过投资其实赚到了一些钱,但原来归因的时候更多把那些钱归因到自己有超额认知,能够挑出好公司,或者掌握了很多投资方面的知识。现在更多发自内心地把这些归功于过去的运气,或者说过去一些大的机会。
比如说我记得过去很多年,我自己几个赚到比较多钱的机会,比如2005-2008年的封闭式基金,类似那样,或者2015年的分级基金,我个人认为运气成分稍微小一点,我现在回想它,你说我过去持有的一些公司,这些公司真的涨了很多,但这些跟我的认知有关吗?我觉得很少。现在发自内心地承认这些,预期就降下来了。
方三文:你觉得你还满意,因为你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你觉得这个预期收益率大部分投资者满意吗?
孟岩:我觉得应该不太满意吧。
方三文:如果大部分投资者都不太满意,是不是意味着分散是不被接受的,在投资者中占的比例?
孟岩:我觉得是,这是我现在非常认同的一点,我觉得接受分散,接受比较低的预期,接受配置,接受比较长期地去赚钱,这本身就不是每个人愿意为之付出时间的事。
方三文:降低预期,我明白了,你再展开说说分散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
孟岩:我原来最早投资时经常犯一个问题,单吊到一只股票上,刚才方丈讲了纳斯达克,我也讲了招商银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无论是下跌时不停加仓,还是上涨时融资加杠杆,经常容易把自己的仓位加到一只股票或少数几只股票上。
但它带来的问题一定是预期收益会高,因为它把你的仓位放到了少数几只股票上,但问题是下面的风险也很高,如果我们对未来的预测能力很有限的话,给我们账户带来的伤害就会比较大。咱先不说这只股票能不能涨回来,假设你持有了一只或几只不错的股票,但少数股票集中在一起的话,它带来的高波动有可能让你扛不住,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或者公司出一些问题的时候就卖出了。所以我觉得分散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对于未来预测的无知,它能够降低我们整个组合的波动,其实就能够帮助我们拿得住这些股票,或者说基金能够帮助我们获得长期收益。
方三文:你说的分散,5只股票算分散还是10只股票算分散,还是100只股票才算分散?
孟岩:其实科学上有很多证明,我还真是仔细研究过这个问题,如果咱们拿股票来说的话,至少你要持有7-15只,太少了风险还是比较集中,如果你持有的太多了,15只之上,可能它的收益会接近于指数。如果做普通投资的话,这可能是一个参考值,但具体的值跟两个东西有关:第一个值是你对这些公司的了解程度,我觉得了解的越少,咱们分散的可能就更多一点,由于我们的无知带来的伤害就小一点。
另一个情况是你对账户波动的容忍度怎么样,我是一个容忍度比较高的人,要不然怎么创业呢,容忍度比较高的人,波动带来的伤害就会小一点,相对来说如果比较懂,你对波动的容忍度又高,那我觉得集中一点还好。
方三文:如果持有这种指数型基金或宽基指数,它是不是一种相对彻底分散的策略?
孟岩:是的,方丈你的定义非常严谨,如果定义到宽基那基本就已经是非常非常分散了,某种程度上就解决问题了。
方三文:但我还是有个问题,是不是股票多或分散就解决了问题,大家说沪深300也波动、中证500也波动,又不成立了。
孟岩:只可能把波动降低,但不可能消灭波动,因为波动本身就带来风险,风险的另外一面其实就是收益。我刚才说的无论是通过股票分散还是咱们持有指数,沪深300、中证500这些,搭配在一起其实是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波动,但它不可能把这些波动消灭掉。
或能跑赢80%的投资者
方三文:我在想是不是还有个问题,构建一只ETF和一只宽基指数和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不一样的,很少人把标普500或沪深300当做投资组合,所以在构建投资组合的时候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并不光考虑分散,还得考虑相关性。
孟岩:没错,这个我们就从分散聊到了资产配置,我觉得还是从那一天,从《无人知晓》的名字,如果我们对未来不知道,我觉得分散是一种保护自己,资产配置也是一种保护自己,把资产组合分散到A股、美股,A股债券,少量商品,包括其它市场,虽然现在全球化以来,比起2007年或更早时间它的相关性其实是有所升高的,但这些市场的相关性依然没有那么强,我们把这些相关性不一样的资产,如果它们长期向上,整个资产组合的波动就进一步降低了。
方三文:你也讲到了资产配置的问题,你的资产配置中涉及到不同国家的资产,那你的配置里是不是还需要考虑不同资产品类的问题?
孟岩:比如股票债券?当然要考虑,我刚才说了,除了不同国家的权益类资产里你还需要考虑股票、债券,包括现金,它可能在你长期投资的仓位里大概是什么样的水平。通过不同的配比,比如80的股票、20%的债券,或者20%的股票、80%的债券,你的资产组合呈现出来的长期收益值和波动就会非常非常不一样。
方三文:听你说完我大概是这样理解,你觉得在我们承认自己预测不到短期市场的涨跌,对公司无论是股票的技术面还是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我们的自信不是那么足的情况下,那么应该降低投资收益率的预期,然后构建一个用不同国家资产品类构成的相对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这是我们能做的事情?
孟岩:对。或者说这是我们的祖师爷格雷厄姆告诉我们的,一点点努力就可以做到这份上。但因为我知道很多雪球用户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动操作获得一些超额收益,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咱们做到这份上之后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做自己的努力,比如说我真的研究明白了主动型基金,通过方丈的三个维度,人格认知、长期净值等等这些,我真的能判断出主动型基金,我越自信,觉得我判断的越准,我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分一部分仓位给这些。在这个长期组合的基础上我发现我真的可以判断出一些公司,那我就可以分配一些仓位给这些公司,算是自己的能力圈吧,随着自己真正的能力圈扩大,我用这些方式试图获取一些超额收益,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方三文:如果按这个思路的话,其实我自己在雪球上做了实验,大概构建了用场内基金ETF做的,基本是按你说的多品类、多市场的资产配置组合,也用场外基金做了多市场、多品类构建的组合,最长的组合应该运行了,2016年开始运作的,目前运作下来基本上可能跟你刚才提出来的那个预期差不多,大概就是6%-8%的年化,然后它的波动比只有单只股票,或者单一市场、单一资产品类的波动要低得多。
因为这几年跟中国资产比,跟沪深300比,还是有非常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我们也不能说因为这段时间中国资产不好,我们就认为它以后会一直不好,所以我们一定会配置部分中国资产,也许换一个时间,变成了债又不好,或者美国资产不好了,或是其它国家资产不好了,这里面是我们要放弃的,它大体上跟你的预测差不多,确实对很多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收益还是不满意的,但可能也有一些投资者觉得这是Ok的,能够让他放心,类似你们的服务是不是也只能服务于满足于这样收益的用户?
孟岩:是的,没错,方丈刚才问我为什么今年我们整个长钱账户收益还不错,其实跟这个也有关系,现在对这个组合感兴趣的也是他的收益预期跟长期结果可能是比较吻合的。
我给方丈提供另外一个挺有意思的数据,我在2017年9月份做了一个投资实证,那个投资实证,当时大概放了500万,就是用现在咱们说的分散,用指数,当然有一个特点,我觉得A股和美股不太一样的是A股市场的估值变化还是比较剧烈的,我们有非常低迷的时候,有非常贵的时候,所以会大周期地做一下基于估值仓位的变化,但是不多。
2017年9月到现在,刚才看了一下它的年化收益差不多是6.5%,这大概是多少年?不到七年,六年多,收益可能是百分之四五十吧,大概是这样,对应沪深300应该是跌了3%,中证500跌了13%。还有另外一个数据非常有意思,代表整个全市场主动型基金平均的偏股主动型基金指数,跑赢了那个指数大概3%-5%的样子。
我觉得它完美符合格雷厄姆说的,付出了多少努力,很难说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方三文:我也补充一个我在雪球上做的实盘数据,可能是一个非常准确的统计结果,是我在雪球的合作券商上开了一个实盘账户,我们把同时在那个券商上有账户的投资者的数据都跑了一下,我做的实盘资产配置组合,我一直管它叫“A股版全球投资”,现在的收益大概是40%多,很多人听起来不屑一顾,首先这是没有花费任何工夫的,我就躺在那儿什么都没干,就是按资产配置买在那边,极其偷懒,这么多年时间我可以天天出去爬山,吹牛,干嘛都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东西。
此次,从结果上来说它跑赢了上证指数大概50个点,雪球上有非常准确的统计数据,在那里有实盘数据的用户里跑赢了80%的投资者。什么不干的情况下,用这个方法跑赢了80%的投资者。如果这样一比,你又会觉得好像还不错。
孟岩:虽然实际跑赢了80%的投资者,但大部分投资者,如果去调查的话,我觉得大家都认为能跑赢这个。
方三文:是的,问你的问题其实就是预期差。我们大体上谈完了我们想谈的事情,建立在承认自己投资能力很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降低投资收益的预期,构建一个多样化的,包括不同资产品类和不同国家市场的投资组合,长期持有它,不用花太多的时间精力,能获得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事情。
OK,我们说了那么多,可能听众对我们说什么不那么感兴趣,他们也许想提一些自己的问题,我们来回答一下投资者的问题好不好。
孟岩:其实我刚才一定要给方丈做个补充,虽然我们说了半天,承认自己的无知,降低自己的预期,但从刚才我自己的结果,包括方丈我们看的在平安证券上的结果,最终这样一个降低预期分散的方式其实是打败了80%,甚至更多的平均投资者。
投资自己概率更高
方三文:有投资者问,买市盈率几十倍、上百倍、上千倍的算投资吗?
孟岩:当然算,雪球在最早的时候也有你的天使投资人,有知有行现在根本没有盈利,我们每年都在烧钱,它根本没有市盈率可言,所以我觉得价值投资一定不是说这四个字就代表买低PE的股票,其实是判断一个公司未来的价值,咱们不说亚马逊等公司的例子,我觉得不是说几十倍、上百倍、上千倍的股票就不能买,但可能关键问题是你真的知不知道这些公司值多少钱。
方三文:投不投资和它的市盈率几倍没什么关系。
孟岩:我觉得没什么关系。可能也有关系,都很复杂,也有关系在哪儿呢,大家反而说持有一些低PE的股票,最终赔钱概率反而小一点,因为买不贵,那些高PE的股票,因为有可能那些高PE等等,是由于一些情绪的炒作,会让它的价格脱离它的基本面的概率可能大一点,如果大一点的话,在贵的区间内买的人就多,所以我们最终还真的挺有意思,比如红利指数这样的,它的编制方式就决定了它可能持有了一些高股息的、低PE的公司,你会发现投资人持有它,可能最终获利概率就会大一点,我后来去想,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大家不会买得太贵。
方三文:我再看投资者的问题,又是一个老问题,“这些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与此同时,以科技和创新引领的经济高质量转型也在稳步推进,我们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咱们大A市场却一直徘徊于3000点附近,这个你怎么看呢?”
孟岩:我觉得这个回答的角度是整个经济和股市之间有相关性,但这个相关性肯定不是说经济涨,股市就能跟着涨。因为我在A股的身份比较多,自己做投资者,做过公司,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投资者,我会发现A股和美股有一点非常不一样的是,美股市场里稳定的钱很多,A股市场里稳定的钱其实没有那么多,尤其是散户,我们在2007、2015、2021年初其实都经历了所谓的财富搬家,大家把理财也好、把存款也好,各种各样的钱搬到股市来,跌下去以后又撤出去。
这些共同的因素造成了股市的价格能够跟经济增长相吻合的概率,重合的时间,或者相一致的时间比美股市场低很多,刚好说到这儿,我们最近还做了另外一个研究,方丈应该知道这个结果,其实我们用一个相对来说的,因为A股历史虽然比较短,但我们用相对短的时间去衡量,A股市场和美股长期名义收益其实差不太多,但另外一件事,我们的波动基本是美股的2倍到3倍,这带来一个结果,投资体验不好。
我们大家去评价A股时,大部分时间都是熊,我们基本是熊市长牛市短,美国的特点就是牛市比较长,熊市相对来说比较短,虽说比较剧烈,但比较短。大家评价的时候,我们在市场里大部分时候不开心,跌的时候不开心,美股小步慢涨,他们开心的时候多一点,所以我觉得多种因素吧。
方三文:这个问题扯来扯去扯不清楚,我问你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现在A股3000点左右的点位,你觉得贵还是便宜?
孟岩:我觉得不贵吧,也不能说特别便宜,但我觉得是中等偏便宜的阶段吧。
方三文:为什么说并不特别便宜呢?那么多年都没涨了吗?
孟岩:咱们肯定得用一些东西去量化贵还是便宜,比如我们用市场总体的成交量,或者用股债的性价比,或者用全市场的PB和PE百分位,咱们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去看,如果是100分的话,它可能处于二三十分的阶段,比A股历史上70%的时间都便宜,但也不是最便宜的时候,最便宜的那几个时间点我们都记得住,2008年10月份,这些最便宜的时候肯定没到,但我觉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便宜。
方三文:OK,我们继续回答用户的提问,你自己是学计算机的,现在有ChatGPT,之前很热,最近又说华为使用了自研芯片,科技进步,你怎么看待科技进步和投资的关系呢?
孟岩: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底层的支撑咱们投资的重要逻辑,我们做了一个视频,前两天上线,那个视频里有一张图我非常喜欢,引用了一张世界GDP增长的折线图,工业革命之前,如果我们用GDP衡量的话,人类GDP基本就是横线,可能几千年涨了一倍,工业革命200年以来我们增长了非常非常多,那条横线变成竖线了,你说背后支撑的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就是科技创新,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原来我们的沟通方式是发邮件,现在发微信,用手机,用互联网,等等。
另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制度改善了我们的生产关系,我们大家更愿意一起去创造一些更美好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科技肯定非常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打开很多的空间,又有很多企业家能在打开的空间里做出很多公司,提供很多服务,我们最终的指数价格肯定会上涨,但它不是说GPT马上就能涨,肯定不是这样。
方三文:有两种,一种是人家ChatGPT做了模型,中国A股很多上市公司说我也做了模型,买他们的股票咱不就挣钱了?
孟岩:我觉得点评公司不太礼貌,我们可能还是得区分一些,有一些是概念相关的,有一些可能是真的在做一些改进生产力的事情,但最终转化成公司的盈利,能够转化为我们长期的价格上涨,期间其实还是有很长时间。
方三文:再比如说当ChatGPT火的时候,那些基金公司推出ChatGPT相关的主题ETF,或者是现在的芯片有了新的进展,又推出芯片主题的ETF,你觉得买这种能挣钱吗?
孟岩:我有一个比较武断的观点供大家和方丈批判,我觉得你绕开这些基金,可能能够避免投资中的很多坑。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我刚才已经说了,这些技术非常好,对人类非常好,但是当它们转化成真正生产力的提升,转化为相关公司的盈利其实有相当多的时间,但是当资管公司把这些包装成产品推广时,尤其是大家都想买时,咱们先不说这个公司实没实现本身内在价值的增长,但外在价格已经被大家炒上去了,一旦你买了过贵的东西,基本上等待你的就是亏损,我觉得绕开这些亏损的概率可能会小很多。
方三文:说说你对量化的理解。
孟岩:我觉得这两个字背后,大家去买量化相关的基金或投资产品时一定得理解背后的量化究竟在说什么,“量化”二字背后其实有非常非常多的投资流派和各种各样的投资方式,可能有做高频的,有通过量化方式提升投资效率的,原来我自己也做过偏量化的东西,比如2015年时我们做可转债基金和正股之间的交易,比如我们做分级基金的转换,用量化的方式是可以加快速度,同时杜绝人性的一些影响,类似这些吧,不同方式赚钱的概率赔率都不一样。
比如还有一些量化流派可能是通过寻找一些市场上的短期规律,方丈记不记得2014年那轮牛市之前,当时有一个策略是做空沪深300,做多创业板,类似这样的方式,一直转得挺好的,但2014年3月份那一个月,沪深300涨了百分之二三十,创业板可能跌了一些,就让很多之前赚了很多钱的量化基金一下子打回原形。类似的,我想表达的意思是“量化”二字背后的方式和获取收益的来源多种多样,里面肯定有能够赚钱的,但如果我们去投资的话一定得搞清楚它的收益是怎么来的,过去量化的方式未来还能不能赚。
方三文:你头上顶一个量化的帽子没用,还是得搞清楚具体量化什么,怎么量化。我大体上明白了,继续回答用户的问题。
方三文: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某种程度上可以叫投教,这个人的问题是,投资者是没被教育吗?
孟岩:我其实越来越不喜欢“教育”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没有人应该被教育,也没有人可以被教育。叫分享也好、叫传递知识也好,叫陪伴也好,或者叫启发也好,我觉得可能是更好的词吧。我记得我还是在雪球上看到的这句话,当时印象特别深,就是“投资者不能被教育,只能被消灭”。
方三文:但其实我们不能消灭他们。
孟岩:类似那个意思,他的意思是只有市场能够血淋淋地教育投资者,真正那些书什么的不能教育。但后来我发现不对,可能太偏激了,我自己这么多年理解一个真正的方式是,包括今天的直播,我相信有非常多人现在已经关掉不看了,觉得6%-8%搞什么搞,我还花宝贵时间听你讲这个?或者说他们觉得你这种方式不好,解决不了我明天涨什么的问题,我觉得没关系,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种了一些种子,有一些启发,市场这个环境给每个投资者身上带来的教训可能会让他想起这些来,可能是多因素的结果,但现在我把我做的事情更理解成种一些种子,做一些启发,本来生活和工作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做,只不过他不再做投资,其实很多底层道理是相通的。
方三文:我理解了,你觉得你会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也许会有些好的效果,但也不那么确定,但首先它一定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也不是说它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
孟岩:没错。
方三文:或许还是“无人知晓”。
方三文:我们说一下最后一个问题,有个投资者问,除了投资普通人还有没有其它改变命运的途径?
孟岩:我觉得还是挺多的吧,我恰恰觉得投资上能够暴富的那些机会可能没有那么多吧,或者说我们可能能够看到一些,但如果把投资者总数作为分母的话,我觉得真的通过投资去 “改变命运”,概率其实不高,我看到更多的是通过投资让自己的生活不焦虑了,通过投资让自己的财务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比如说自己愿意存钱了,愿意为自己的养老、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做长期打算,这些是我能够看到的,但真正看到通过投资去完成所谓的阶级跃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但是我觉得其实投资自己,概率可能更高一些。
方三文:是的,我也同意孟岩的说法,投资,尤其是通过二级市场炒股,这件事情也许能挣一些钱,也许有些人还能挣很多,但是总体而言,它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尤其是它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得已经有一定的资金量,这个事情才有意义,如果资金量有限的话,希望通过市场上获得极高的投资回报率来改变命运,我认为是对投资或者对市场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孟岩:对。
方三文:其实之前有一个用户问到我,一个人怎么样能够赚到一个亿。
孟岩:是吗?
方三文:他说的很具体,他不说怎么改变命运,就是说一个亿。我就给他分析了一下。
孟岩:关键是他现在有多少钱?
方三文:不知道。我说大概有几种可行的办法,一个是你去一个成熟的大公司打工,逐级升迁,现在很多公司也会发股票,大概你得做到成熟大公司,往往是以前国际化的公司,过去是外企的工资比较高一点,比如说你在世界级的公司做到中国区主席,通过打工,那可能大概……
孟岩:这也比较难,我觉得。
方三文:而且得做一定的时间,大概有一定的可行性,只能说有一定的可行性。第二,比如你在中国,或者在美国也一样,你作为创始人级别的员工,参与一家公司的创立,比如这家公司将来能做到市值100亿的人民币,或者10亿美元,那大体上你能达到你的目标,这个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或者说你自己不说做上市公司级别的,你自己经营一个商业,大概在一个行业里持续积累,做十几二十年,自己产业链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可以做到一年的营收,有亿这个量级,其实积累下来你自己最后获得自由现金流也小一个亿,其实也是可行的。
所有这些,我认为最后的概率是最高的,通过投资、炒股来实现这个目标,其实概率特别低。
风险提示:
本文件中的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投资依据,不构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之产品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并且不可用于对投资的评估。本文件所载信息不构成对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投资策略、投资回报、经营业绩的任何承诺和预期。以往业绩情况并不等同于未来的投资结果,甚至可能与未来结果存在重大差异。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在截然不同的经济状况下进行,经济状况的任何差异均可能会对投资结果、投资组合及基金经理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CIS)
咨询热线
0755-863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