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星科技

用创新科技为企业赋能Empowering enterprises with innovative technology

 

服务热线:15914054545

您的位置: 首页 > 干货分享 > 正文

专访UWEB创始人于佳宁(上):未来香港Web3产业规模将会超万亿美金蓝鲸财经2023-09-22 18:16蓝鲸财经2023-09-22 18:16

作者: admin 发布日期: 2024-02-09

2022年10月,随着港府财经事务局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Web3在香港的发展正式开上了一条快车道。进入8月之后,HashKey和OSL更是先后“转正”成为持牌交易平台,将香港虚拟资产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作为最早一批在香港数码港安家落户的从业者之一,于佳宁接受了蓝鲸财经的专访。他曾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火大教育校长,目前为UWEB(University of Web3)校长。

于佳宁预计,5年内,香港的Web3产业规模将会超过万亿美金,加密资产规模可能达到10万亿美金。香港曾经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联通中西方,联通中国的资产和美元的资金。但是下一步,它的作用可能是联通全球,或者至少“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资产和元宇宙中的资金。

于佳宁坦言,除了交易所等有上市先例的项目,目前其他新的web3项目在香港上市的难度还是很大,因为审核和估值困难非常大。另外,香港大量的虚拟资产资金兑换,是通过所谓的“兑换店”完成的,并没有真正完全纳入到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去,所以资金兑换在香港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政策方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但随着香港的合规化和监管化,再之后实现机构化、主流化,让主流机构可以融合进来,让主流的资金可以进来,成为整个香港新增资产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影响香港未来的金融生态。

正如于佳宁在《我眼中的香港加密新政与牛熊周期》文章中的表述,香港在打造亿级应用孵化土壤方面的生态构建,依托于法规的透明、资金的高效以及人才的专业。他认为香港在虚拟资产和Web3领域的探索,或许标志着法律与监管环境的新篇章的开启。

于佳宁告诉蓝鲸财经记者,在香港,Web3行业生态已经从野蛮生长“汽车时代”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高铁时代”。香港作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也将因为Web3元素的加入,在逆全球化时代下,焕发不一样的生机。

蓝鲸财经:在您的观点中,香港被描述为一个打造万亿级应用孵化土壤的地区,其生态围绕法规透明、资金高效和人才专业构建。您能详细解释如何通过法规、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措施来促进万亿级应用的孵化吗?

于佳宁:首先,我认为未来5年内,香港的Web3产业规模可能会超过万亿美金。这万亿美金指的是新增资产规模,而非收入或利润。目前整个加密行业资产规模约1万多亿美金,而2021年底高峰时约为3万亿美金。根据市场牛熊周期和减半特点,未来牛市来临时,突破前高的可能性很大。

整个行业的底层价值来源于区块链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叫做梅特卡夫定律,指网络的价值和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尽管区块链和Web3.0目前低迷,每次新的上升应用到来,仍会带来大量新增用户。

而且,这一波与之前不一样,AI的能力和自主性越来越强。根据朋友的测试数据,我认为如今由AI自主使用区块链网络,经营虚拟资产是可行的。这就意味着未来整个区块链网络不仅仅会承载人和人之间的交易,还会承载人和AI之间的交易,以及AI与AI之间的交易。

这点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所谓虚拟资产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可编程。AI能使用的也一定是这种资产,因为如果它使用的是传统意义上不可编程环境下的资产类别,相应的功能就很难实现。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几年之内,伴随着AI的发展,伴随着区块链的新应用推出,伴随着使用区块链网络的门槛降低,未来还会有数亿新增用户开始使用这一套网络,整体的网络价值也会发生翻天覆地式的变化。因此,下一波牛市来临时,Web3的网络价值可能绝不仅仅是3万亿美金那么简单,有可能达到4万亿、5万亿,甚至更多。

香港和全球Web3还有另一个机会,即真实世界资产上链,即RWA(Real World Asset)。虚拟资产可分原生和以资产为背书两类,后者以前叫Asset-backed tokens为多,但现在一般我们会把它叫成有RWA背书发行的token。在花旗银行的预测中,Asset-backed tokens在2030年可能达到5万亿美金,这是已经保守预测了。

假设原生的虚拟资产有5万亿美金,加上这新增的5万亿美金,综合起来,未来加密资产规模可能达到10万亿美金。

在此过程中,资金进入和合规是关键。政策环境应不过于宽松以避免野蛮生长,但也不应过于紧限制创新。美国在2020-2021年牛市崛起,政策宽松促使大量资源进入Web3领域。

但是,在FTX爆雷之后,美国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目前还是处于非常收紧的状态,似乎并不那么支持 web3的创新。这种态度和香港形成了鲜明对比。香港的优势在于不松不紧的监管环境,可打开资金通道。

加密资产在从1万亿增长到10万亿的过程中,新增的资产量应该是在9万亿左右。这9万亿美金中,我认为至少有1万亿美金的新增资产,会成为香港web3产业的孵化成果。

当然,在我看来,1万亿美金不是香港的上限,2万亿、3万亿、5万亿都是有可能的。如果是做相对中性的预期的话,就是香港分到9万亿美金的一半或者1/3;做最保守的预期的话,就是分到1万亿美金。

所以我认为,整个香港的web3产业未来的新增资产量会非常惊人,绝对不是简单地孵化几个市值独角兽项目,而是有可能通过新增资产彻底改变整个香港,乃至全中国、全亚洲的金融生态,改变亚洲和西方世界的关系。

然后具体来说,我认为如果要推动这种新增资产在香港孵化成长,它会分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得有资金。而资金的进入的前提是法规。比如最近,我们在探讨一些web3企业能不能在香港上市,但是我发现,难度还是很大。之前像OSL等等一些交易所也可以上市,这是有先例的,但是其他的新项目想在香港直接发股票上市,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先例不够的情况下,审计师、资产评估师专业知识掌握得也比较有限,他们在应对一些Web3企业,比如矿业企业时,审核和估值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我相信,伴随着合规化进程不断推进,类似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香港现在还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当中。

再比如资金兑换,现在的香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大量的虚拟资产资金兑换,是通过那些所谓的“兑换店”来完成的,但兑换店其实并没有真正完全纳入到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去,它相当于还是在一个比较小众的类别。但其实,它的成交量会非常大。这么大的兑换量,还是在一个相对灰色的空间,其实也会有些问题。在香港,一个公司想完全合规地寻找银行或者一些专业机构来收支虚拟资产,目前还是有些问题。

政策方面,香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伴随着政策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服务商可以去提供正规、有效的服务。然后,这些服务会伴随着商业上的便利性,让它资产更加安全,业务更加便利,新的用户也更容易进来。

监管合规是资金资源进入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我刚刚才说,不松不紧的监管环境,是香港非常独到的优势,因为它能够打开资金入场的通道。靠自己左手倒右手,没有任何意义,Web3的新一轮发展一定是靠新增资金的进入来推动的。而且,新增资金大概不是散户资金,而是机构资金。我一直说,香港这波纳入监管,优势在于实现了合规化,然后实现监管化,再之后其实就可以实现机构化、主流化,让主流机构可以融合进来,让主流的资金可以进来,成为整个香港新增资产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影响香港未来的金融生态。

我们都知道,港股上半年的IPO出现了一轮剧烈的萎缩,但其实香港的存量资金还是不少,只不过是水源有点断了,需要一个新的机会来激活。未来,传统机构的资金一旦被激活,找到新的突破点、新的增长方式,资金的体量其实是不少的。所以说我认为合规是第一步,然后主流化结构化基础设施建设,会使得香港的虚拟资产生态带动整个金融生态,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二个层面是人才。香港如今在政策方面也开始倾向于扶持web3企业。我们最近听说,香港给一些优秀的web3企业给了提供了很多专才名额,这些企业在得到港府认可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很多员工到香港工作,这就会加速推动很多人才的先导聚集,建立人才优势。

香港本地的Web3开发人群显著不足,大学虽然都很好,但数量有限,如果有很好的入境和工作签证政策,就不愁人才引进了。而且香港虽然可能在科技人才或者开发人才方面有欠缺,但是在商业运营人才,全球化的商务人才以及金融人才方面有集中优势,只需要引进部分开发人员,就可以补齐短板。

蓝鲸财经:您刚刚提到,香港的法律与监管环境在发展虚拟资产和Web3方面具备潜力。那么您认为。香港如何在未来应对快速金融系统迭代,确保自身在新的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于佳宁:在上一个时代,香港能够渔村腾飞成为东方明珠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内地的公司到港股上市,对接海外资本。在香港,港元通过联系汇率制和美元挂钩,全球以美元为计价的海外资本,都可以无缝来香港投资,不用太担心汇率损失。所以说在这一阶段,大量的港股IPO、理财保险、财务管理等等,都塑造了香港的辉煌。但是现在香港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从底层来说源于中美的对抗,全球化红利消失,经济逆全球化。美国对中国的制裁非常恶劣,把香港和澳门的都同时纳入制裁对象。

前阵子的投资限制禁令,更是实际上开创了两个“第一”。首先,第一次把制裁范围从商品贸易扩展到投资领域,搞投资审查,影响深远。其次,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美国在之前通过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的法案之后,第一次非常明确的在对华制裁中,把香港和澳门也纳入到被制裁地区。

香港在上个时代的旧角色是一个纯粹的自由贸易港,只要做好自由港就可以了,因为世界是全球化的,合作多余对抗,它的角色可以非常容易地发挥出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逆全球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我认为香港确实需要找到一个全新的定位、全新的玩法。港府现在发展Web3.0和虚拟资产,毫无疑问就是对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的一种新的探索。

过去香港作为所谓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就是联通中西方,联通中国的资产和美元的资金。但是下一步,它的作用可能是联通全球,或者至少“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资产和元宇宙中的资金。

Web3体系中的资金,目前比较少,但是根据我们论证,未来可能达到数万亿美金的规模,如此巨量的资金,去哪里投资、怎么投资,如何寻找好的投资标的,说实话也是一个问题。

实话实说,虚拟资产在过去有很大的问题,空气币频出,欺诈频发,暴涨暴跌、拉盘砸盘这种市场操纵屡见不鲜。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以RWA为基础的token有可能登上历史主流,原因就是在于它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token使用的可能性。如果说未来Web3的资金规模真的达到了数万亿级别,在香港,就可以合规化的把一些优秀资产遴选出来。比如“一带一路”国家的基建项目或者高科技企业,一些与智能化、数字化相关的业务,都有可能在香港与元宇宙、Web3中的虚拟资产的资金实现有效对接。

我认为这对香港来说有更大的作为空间。因为过去在香港去发行所谓的金融资产时,想要实现所谓的全球发售,global offering,其实并不容易。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地发售到全球每一个人那里去。因为在香港开户购买金融产品的投资者,较之全球来说,是很少的一个量。但是未来。如果web3领域有数亿用户,甚至是10亿用户的话,那么全球发售就有可能实现了。web3世界中有一个特点,叫消投结合,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身份其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说香港能帮助“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经济项目完成这类对接,价值会非常大。

所以说,我觉得香港发展虚拟资产,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2.0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这个步骤有可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影响,一定会加速实体资产涌入到web3。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发挥作用的基础,也将从单一的美元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依托于美元的传统功能可以继续有,但虚拟资产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性的体系,拓展香港的客户群与资金池,让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价值得到本质性的提升。

蓝鲸财经:您刚刚谈到很多涉及RWA的问题。那么在您看来,这类Web3项目,未来在香港的具体生态模式会是怎样的?

于佳宁:虚拟资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生的虚拟资产,就是比特币以太币、等等。还有一部分,就是所谓以RWA为基础的虚拟资产,它是token的一个类型,全称应该叫做RWA-based token,也就是RWA BT。过去叫ABT,asset-based token,但是ABT不容易理解,所以现在加入了限定词Real Word Asset,概念更明确了。

生态体系方面,第一,我认为香港现在持牌的交易所,有可能作为一个先驱者发挥作用,从本质上来带动整个行业。

因为任何资产,不管是token发行,还是用传统的股票发行,归根到底都需要卖出去。流动性是资产的核心要义,区块链、web3的最大优势之一,其实也就是让资产有更好的流动性。所以说,我认为中心化交易所扮演了一个核心的、先驱的角色。

第二,只有中心化交易所,我认为是不够的。因为中心化交易所本身承载的数量有限,所以一定需要Defi。交易所核心逻辑其实是连接用户、做市商、资产的一套网络。在中心化管理的约束下,它的网络效应难以做到太大,因为它市场资产量可能有限。用户可能有很多,做市商可能有很多,但是它不能让每一处资产都很好的流动性,所以一定要Defi。但是这个Defi不会是过去的Defi,而是RWAfi。

RWAfi,其实就是指能够满足RWA合规需求的一种新型Defi模式。比如说,新加坡已经有持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们相当于有白名单限制,需要满足KYC要求才可以使用。这些交易所的流动性现在是不错的,使用体验相对也比较好。我觉得,未来在香港也需要一些这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主要承担RWA的Dex。

第三,我认为中介机构,类似于这些投行,会计师、律师,扮演的角色,会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尽管区块链是所谓去中心化的,但是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把这些专业人士去掉,而是要在交互的过程中去掉所谓的中继。实际上,RWA的资产发行,为了满足合规的要求,仍然会需要一些来自传统金融体系的经验。

但是在Web3生态下,这些中介机构扮演的角色,会变得不一样,比如律师需要东德智能合约,不是看过去的文字的合同,而是要审查代码的合规性;会计师也需要直接接链条数据进行审计;投行也是一样,都需要使用数字化的工具,具备数字化的能力思维。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这种投资人教育,以及其他的一些生态服务机构。

最近,我听说香港会有链方面的一些动作,引入了一些公链。但是我想香港做的这种链肯定不是排他式的,不是说在香港只能上这个链,但是至少港府在尝试设置一个监管合规的选择。我估计未来如果真有一个香港公链的话,它的主要应用场景大概率也会是RWA。因为只有RWA才有相对强监管的需求,最适合充分考虑监管需要的公链。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参与者,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资产发行方,但我觉得最核心的参与者是这些。

蓝鲸财经:您自己的新公司也是在香港数码港注册的,能分享一下公司在香港地区的业务探索和数码港对公司和业务的具体支持情况吗?

于佳宁:根据香港政府的定位,数码港就是web3发展的一处主要阵地。所以现在数码港的业务正在快速增长,已经引入了100多家web3企业,我的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首先,这里有实打实的政策,叫数码港培育计划。如果通过评审,就能拿到数十万港币的资助,以及100万港币的针对特定支出的费用报销。今年的数码港的培育计划,应该也是着重倾向于培育Web3企业。其次,数码港的整体氛围非常好。虽然说路程会稍微远一点,但是周边环境非很好,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很宜居。最后,数码港还举办了很多活动。比如今年这里专门开设了一处Web3 Living Space,展示在Web3的影响之下,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展区近期会开幕,我也录了一段欢迎的视频。除此之外,还有Web3 Academy,加强对科创人员的教育工作,这个活动我也会参与。

所以数码港现在在快速迭代升级,向真正意义上web3的生态过渡。

我当时选择入驻数码港,主要的原因其实有三点。

第一,就是在香港是没有类似于内地那种“高新企业认证”的东西,但是,如果未来你想要在融资方面更顺畅,或者更好地对接港府和香港本地的资源,有人为你背书是极为重要的。而香港数码港,毫无疑问,就是最核心的一个背书来源。在数码港入驻的企业,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创新企业,它本质上是一种类似高新认证的背书模式,而且也能够进一步能连通很多港府的资源。

第二,综合各方面来看,数码港的租金并不高,性价比有优势。在香港,租房成本非常高,环境还不一定让人满意,而数码港提供的环境就很好。第三,数码港本身有大量的活动,有很多和来自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social的机会。这其实就是生态化的一个特点。

蓝鲸财经:但是市场内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声音,觉得这可能只是一时的风潮,过几个月就消散了,持观望和迟疑态度。那么在您看来,政策推动至今,是否已经符合了您对香港web3行业发展的预期呢?

于佳宁: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层面回答。

第一层,就是否符合预期而论,我认为是完全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

就从牌照监管这件事来说,客观上讲,大家会觉得牌照发了之后很多事不能干了。但是不能干就对了,因为Web3项目想要主流化、合规化、机构化,其实就是要带着镣铐跳舞,这是所有受监管的机构的特点。

过去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对于虚拟资产交易也是完全自由的态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法无禁止则可行的状态,只要遵循一般工商业管理的规范,任何人都可以开设交易所。这种宽松的环境是有优势的,它当时也确实孕育了一批企业,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后来这几家公司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这就说明了,通过自由野蛮式的发展,香港的土壤可以孕育出一批企业,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步,这些企业不会太长寿,发展到最后,结局也并不会那么的好。

所以说,开始纳入监管,可能会不那么创新、那么自由,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基本上不太可能跑路,投资的风险会大大降低,能够更顺畅地引入主流资金。

但是这个过程其实是不容易的。对于全球来说,虚拟资产交易所监管都是一个很有挑战的话题。日本Mt.Gox交易所的赔付问题搞了十几年,到今天没有解决,全世界各国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最佳实践。

而在香港,港府去年年底提出要去发展所谓的虚拟资产,12月立法会就修订了法律,今年2月,证监会就出台了一批相关文件。6月1日,港府正式开始实施发牌。 8月,HashKey Group 和OSL就拿到了VASP牌照。所以,只用了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新牌照就从设想落地成了现实。

我认为这个速度非常快,因为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具体怎么去做,找什么人去搞,会计事务所能不能配合,保险公司能不能给出报价,怎么和银行的反洗钱系统对接起来,处处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香港确实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把障碍全部扫清,实现了发牌。打比方来说,过去香港的交易所是汽车,可以随便开,但是很多车会开到沟里去,真正实际跑通的很少。现在香港的虚拟资产行业开始逐渐变成火车。港府立法,证监会铺设铁轨,引导大家走上正轨。这种火车模式,较之汽车的时候,劣势是只能沿着铁轨走,但优势也是毫无疑问的。汽车最快也只能开120公里,但火车的话可以开200、300,甚至400,发展的速度和未来的前景都完全不同了。

所以我认为整个香港的落地的速度是向好的,而且它也没有额外再去增加一些特别复杂特别难以完成的一些任务。港府现在希望业界可以被纳入监管,跟业界沟通的频率也比较高的。

至于香港未来的情况,在我看来,主要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我认为香港整个行业的发展,既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也不是一阵风的过程。

现在香港作为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确实受到很大的挑战。IPO、港股交易量、流动资金注入规模都在萎缩,投行和金融公司也随之裁员,都是血淋淋现实。虽然存量资金暂时还在这里,但是如果说没有好的资产的话,也会逐渐离开。因此对于香港来说,“吃老本”是不现实的,这个地方迫切地需要新增的资金资产和金融体系,来维持自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我觉得除了虚拟资产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机会。

和香港联系最紧密的内地,有好的资产,但相对缺乏融资能力,也容易出现问题。未来,如果香港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新资金,支援内地的经济建设,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站在为整个国家服务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双循环系统,外循环还是需要依靠香港来实现。

另一方面,国家现在需要钱,也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如果能通过香港来引导元宇宙、Web3的资金注入进来,对于国家推动经济建设、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也会非常有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虚拟资产利国利港对香港来,是难得的一个破局机会。对于整个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能够可能持续进行融资的一处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香港的发展前景确实不应该悲观。

举报/反馈

推荐资讯
专利估值实缴,你关注的要点在这里

专利估值实缴,你关注的要点在这里

在当今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而在科技创新的背后,专利无疑是保护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在……
2024-07-18
ST招华拟投资500万设立控股子公司四川招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持股66.67%邯郸寺庙一具高僧尸体,上千年不腐烂,专家用X光扫射得惊人结论

ST招华拟投资500万设立控股子公司四川招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持股66.67%邯郸寺庙一具高僧尸体,上千年不腐烂,专家用X光扫射得惊人结论

新浪财经9月28日,ST招华(871880)近日发声明,根据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销售业务产业发展须要,公司拟与付强共同股权投资成立控股公……
2024-06-15
2亿元茅台科创基金在京成立:全方位支持子公司,下好科创一盘棋财联社2023-09-20 19:56上海财联社2023-09-20 19:56上海

2亿元茅台科创基金在京成立:全方位支持子公司,下好科创一盘棋财联社2023-09-20 19:56上海财联社2023-09-20 19:56上海

9月18日,贵州茅台双创(北京)投资公募基金合资经营民营企业(非常有限合资经营)在北京注册设立,多方位全力以赴支持子公司提高双创能力,同时也……
2024-06-15
卖掉老公司,注册一个再上市?华耀光电IPO罚单落地,仅51天撤回材料

卖掉老公司,注册一个再上市?华耀光电IPO罚单落地,仅51天撤回材料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小板检视 ,作者肖斐歆 中小板检视. 中小板检视致力于发布上交所中小板的市场发展、政策变化、市场监管取向、挂牌上市企业动态等……
2024-06-15

咨询热线

0755-863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