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来,消费市场挣钱负面效应的缺位,发售失利的新公募基金已近10只,缩短募资期的公募基金成员名单急速减少。
新公募基金发售究竟有多红火?于4月29日设立的安信平西中证医药50成分股型发动式公募基金,其报告书说明,该公募基金5天内募资了1573.07多万元,当中安信公募聚润了1500.2多万元,中约公募基金总交易额的95.45%。而先前设立的五国中短债发动式公募基金,其募资体量多于1029.61多万元,五国公募基金聚润了1000.022781万本的A类交易额,占公募基金总交易额比率高达97.12%。
“新公募基金转买,发动式公募基金募资准入门槛低,先弯叶设立,有了业绩预期后再做持营,估算每家公司都是想播个种籽。”广州某公募基金公司专业人士在拒绝接受本报记者QQ专访时表示。
4月新公募基金发售消费市场红火
跌穿3000点的A股,再次压制消费市场参加者的自信心。4月,新公募基金发售消费市场更红火。
Wind统计数据说明,4月新公募基金数目急剧下降至34只,较3月末暴增近50%,单只公募基金发售体量少于10亿的多于7只,发售体量严重不足1亿的新公募基金数目则是达至了9只,全数为发动式公募基金。
统计数据更进一步说明,从首秀体量上看,前述9只发动式公募基金中,最低的国海证券裕享A发售体量为0.84亿,首秀体量严重不足3000多万元的公募基金数目达至了7只。
统计数据说明,自年末至2022年5月5日,共计90只发动式公募基金设立,当中有37只发动式公募基金设立体量高于2000多万元。2000多万元的发动式新公募基金已是恒常。
4月29日,仅产品销售了5天的安信平西中证医药50指数型发动式公募基金正式宣布设立。报告书说明,该公募基金5天内募资了1573.07多万元,当中安信公募于4月22日聚润了A类1500.2多万元,中约公募基金总交易额的95.45%。同时,公司雇员聚润了1.3多万元,二者总计占了公募基金总交易额的95.45%。
而先前设立的五国中短债发动式公募基金,其募资体量多于1029.61多万元,五国公募基金聚润了1000.022781万本的A类交易额,占公募基金总交易额的比率达至了97.12%。但是,五国中短债公募基金的募资前夕为4月11日至4月13日,募资前夕多于3天。
除此以外,4月设立的上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优选混和发动式公募基金,募资交易额为1982.0626万本,当中上银公募基金聚润1000.045万本,占公募基金总交易额的50.45%,占A类总交易额的93.11%。
嘉实中证半导体产业发展成分股增强型发动式公募基金,募资交易额为2225.3036万本,当中嘉实公募基金聚润A类1000.09万本,占公募基金A类交易额的64.07%,占公募基金总交易额的44.94%。
“发动式公募基金的首秀也说明,散户对新公募基金的冷淡,投资者没有自信心,绝大多数都是公募基金公司出钱。”前述广州公募基金公司专业人士表示。
弯叶式设立
众所周知,对于发动式公募基金而言,并没有对公募基金设立的体量有所限制,其更注重公募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捆绑、风险共担。发动人认购新公募基金的金额不少于1000多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同时,发动式公募基金也是宽进严出的体现。在降低了募资设立准入门槛的同时,要求公募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如果公募基金资产体量高于2亿,公募基金合同自动终止。
仔细分析前述统计数据不难发现,代销机构在新公募基金产品销售时乏力。以安信平西中证医药50成分股公募基金来看,根据该公募基金的交易额发售报告书说明,该公募基金首秀时共计安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天天公募基金、雪球等在内总计28家产品销售机构。如果剔除公募基金公司和雇员聚润,28家机构总计产品销售不到72多万元。
而五国中短债公募基金的首秀体量在扣除公募基金公司聚润金额外,代销机构总共产品销售的金额严重不足30多万元。
“新公募基金转买,发动式公募基金募资准入门槛低,先弯叶设立,有了业绩预期后再做持营,估算每家公司都是想播个种籽。但是,公募基金公司把自己的资金与公募基金业绩预期绑定了,普通持有人可以先观察一下它的业绩预期表现再决定是否申购。”前述广州某公募基金公司专业人士表示。
沪上某公募公募基金专业人士在拒绝接受电话专访时指出:“现在新公募基金确实很难卖,尤其是成分股型公募基金,银行都不是很愿意卖这种类型。如果产品没有太多创新,也不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布局,也不会耗费太多的精力,等着后面再做持营吧。”
而在本报记者专访时,也有不少专业人士提出,募资资金偏低的原因有可能是赶在批文到期前发售,毕竟拿到批文后的6个月必须发售。翻阅公开资料说明,安信平西中证医药50成分股型发动式公募基金和嘉实中证半导体产业发展成分股增强型发动式公募基金获取批文的时间都是在2021年12月,而上银节能环保发动式公募基金和五国中短债公募基金和的批文获取时间则是分别在2022年的2月、3月。
每日经济新闻
咨询热线
0755-863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