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 刘润 总编辑 / 二蔓 白眉林 / 李桑
这是刘润社会公众号的第1943篇创作者该文
大笔罚金
昨天(7月7日),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收到的一篇报告书,贴文了我的贴文。特别针对蜜蜂集团公司及母公司政府机构甚或本年度在公司环境治理、金融创新顾客为保护、参予银行保险政府机构分销活动、专门从事缴付清算分销、履行职责风险防范权利和积极开展基金销售分销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法行为,财金部门依照《人民银行法》、《相关条款》、《金融市场市场监管法》、《第十四条》、《证券投资基金业》、《顾客物权法》等,对蜜蜂集团公司及母公司政府机构判处罚金(含充公违法税金)71.23亿元。同时,报告书还表示,要求蜜蜂集团公司撤除违法积极开展的“互相宝”分销,并司法机关补偿金顾客自身利益。天啊!这可是71.23亿!这么大一大笔钱,蜜蜂认吗?随即,蜜蜂集团公司快速作出澄清:坦诚接受、执意顺从。再然后,受罚金消息破冰影响,腾讯美国股市早间拉升涨超3%。这究竟是发生了甚么,蜜蜂是不是又赵建平了?71.23亿啊,平凡人几十辈子都赚没用的钱,是不是说罚就罚?这个“互相宝”又是甚么东西,为甚么被撤除?没错是严惩,是不是股票反倒还上涨了?严惩之后,穆萨和蜜蜂的未来会什么样?这究竟称得上两件坏事还是坏事,和我又有甚么关系?我帮你剖析一下。整件事,可能还得从“金融创新”开始讲起。资本充足率息差
我从2014年开始做战略咨询顾问,服务的客户大概有20%都是金融创新政府机构,去过的金融创新政府机构估计有上百家。所以,我也有幸给很多银行和保险公司讲过课,做过深入交流。而在大量的深入接触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一直以来,金融创新政府机构都面临着一个特别大的挑战,那就是:效率太低了。甚么叫效率太低了?就拿银行来举例。甚么样的银行,才能称得上一家高效率的银行呢?看银行的投资回报率吗?看银行挣了多少利润吗?看银行的毛利率吗?都不是。银行的存在价值,是支撑实体经济。但反过来说,银行帮助实体经济,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的大小,就是衡量一家银行效率的重要标准。这个标准,在金融市场里有个专业名词,叫做:资本充足率息差。资本充足率息差,就是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比如,2020年建设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4.35%。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50%。那么,资本充足率息差就是4.35%-1.50%=2.85%。这个2.85%,意味着甚么?意味着,银行承担着非常了不起的工作,贷款给企业帮助企业发展,从而支撑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但这些帮助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2.85%。意味着,银行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管理和信用管理的责任,要有一大套流程来评估可以给哪些企业放贷,放多少,不能给哪些企业放贷,这中间又有多大的风险。但这些责任也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2.85%。理论上,这个成本越低,就代表银行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这个成本越高,就代表银行的盈利越大。那么,2.85%这个数字,算高还是低?高了。太高了。同年全球的资本充足率息差,大约只在1%左右。金融市场帮助实体经济的成本,太高了。效率,太低了。而在银行之外,金融创新业中另一个重要的行业:保险,也在被这种低效困扰。赔付率
金融市场,是来帮助企业融资发展的。而保险业,是来帮助个人度过难关的。一个人遭遇一场巨大意外的概率,其实非常小。但是,万一遭遇了,就要面临巨大的损失。那是不是办呢?保险公司说,现在,我设计了一套方案,每个人只需要交给我一大笔很少的钱。如果你们以后遭遇了巨大意外,我就赔给你一大笔大笔的钱。但是如果你没遇上,这个钱我也不还给你了,就当是给我的辛苦费吧。你可能发现了,保险行业的本质,也是在管理风险。简单来说,就是把发生概率特别小,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影响的风险,找一群人平摊掉。但是,这种风险管理,也是有成本的。比如,保险公司要租办公室,要养一大批保险推销员,要交水电费,要核实对方是真的遭遇了意外还是骗保,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巨大的成本。还不算上保险公司自己要赚取的利润。所以,和银行一样,保险公司是社会的帮手,但也是社会的成本。这个成本,在保险业里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赔付率。甚么是赔付率?假设,保险公司的一份保险收了100万元的保费,而赔付率是60%。那么,就有60万元赔付给了投保人。理论上,赔付率越高,就代表保险公司的效率越高,投保人就更受益。赔付率越低,就代表着保险公司的效率越低,保险公司能赚到更多钱。而到今天,很多保险公司的赔付率还不到50%。这也就意味着,100万元的保费,赔付给投保人的费用,不到50万。那么,这个数字,算高还是低?低了。太低了。这也是为甚么有不少的人要跑到香港去买保险。而巴菲特的公司,甚至能把赔付率做到了100%以上。保险公司帮助个人和公司消化风险的成本,太高了。效率,太低了。就像银行一样。这就是一直以来,金融创新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那是不是办?就没有甚么办法,来降低这些金融创新政府机构帮助社会的成本吗?有。大数据
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就有办法用更低的成本,去判断谁更有信用,从而更好地管理风险。这就是穆萨在做的事情。通过出行数据、交易数据、购买数据、关系数据等等各种各样的数据,穆萨就可以给每个人做全维度画像,来评估谁的信用更高,风险更低。也就是,芝麻信用分。有了芝麻信用分,我们就能知道谁更有意愿和能力还钱,谁借了钱就有很大可能还不上,甚至压根不愿意还。而这个过程又是通过机器完成的,没有人工介入。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这种降低成本的办法,也被穆萨同样地用在了一种类似于保险的产品上。也就是,互相宝。互相宝
甚么是互相宝?芝麻信用650分以上的会员,可以加入互相宝,获得100多种大病的保障。而互相宝从中收取10%的管理费,剩下90%的钱全部赔付给需要被帮助的人。这也就意味着,互相宝的赔付率,能达到90%。这就已经高过很多保险公司了。所以,穆萨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建立起一套信用体系,来降低金融创新产品帮助社会的成本。可是,大数据总不能你想是不是用就是不是用吧?金融创新体系总不能你想是不是弄就是不是弄吧?一旦没有做好,很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隐私风险,金融创新风险,甚至社会风险。那,总得有人来管吧?当然。监管,是必须的。只有监管,才能预防这些隐私风险、金融创新风险、社会风险。于是,2020年10月26日,蜜蜂集团公司在发行价、挂牌时间都公布的情况下,在上市前3天,突然被叫停。叫停上市
为甚么?为甚么突然叫停?是不是叫停的?凭甚么突然叫停?当时上交所的报告书也说得很清楚:是因为新规。甚么新规?就是由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分销管理暂行办法》。这个新规里,有三点非常关键。第一点: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分销的小额贷款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就意味着,蜜蜂的盈利能力,可能会,甚至大概率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好吧。“比例”低一点就低一点。那我能不能通过扩大本金的方法,来增加收益总额呢?第二点: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这下,出资比率设了最低限,资金杠杆设了最高限。两条线一划,蜜蜂的收益总额,立刻就没有想象空间了。那…好吧。设了就设了。那我能不能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突破这两条线呢?你向我借1万元钱,年息10%。这是一大笔债务。如果我把这1万元的债务,通过 ABS(资产支持型证券)的方式,用3%的价格卖掉呢?买的人拿7%的利息,但连同风险一起买走。而我,回笼了资金。这时,我的自有资金,就从1万元,涨到了1.03万元。我拿这1.03万元放贷,然后再把债务卖掉,自有资金就滚到1.06万元。如此循环。有些小贷公司,只有10亿净资产,用这种办法,贷出上千亿的生意。第三点: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行了。别动歪脑筋了。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我最多让你转4圈。10亿的净资产,最多只能放出40亿左右的贷款。新规一来,监管环境一变,蜜蜂的盈利能力,大幅受挫。这不是要把蜜蜂给打死吗?可能还真不是。监管,当然是必须的。但监管不是为了完全杀死这种对低成本的创新和尝试。那是要干嘛?是要你整改。整改之路
于是,穆萨和蜜蜂,开始走上了一条漫长而又痛苦的整改之路。具体完整的整改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这几年来时不时冒出的重大消息里,你也能窥见这一路走来的煎熬。2020年12月26日,财金部门(央行、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外汇局等),约谈了蜜蜂,并提出了5点整改要求。1、回归缴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2、司法机关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分销,为保护个人数据隐私。3、司法机关设立金融创新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4、完善公司环境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法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创新活动。5、司法机关合规积极开展证券基金分销,强化证券类政府机构环境治理,合规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分销。2021年4月12日,财金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蜜蜂集团公司,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1、此次四部委再次联合约谈,主要是要求蜜蜂集团公司须正视金融创新分销活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对标监管要求和拟定的整改方案,深入有效整改,确保实现司法机关经营、守正创新、健康发展。2、整改内容主要包括缴付分销、个人征信、金控公司申设、金融创新产品杠杆和余额宝五大领域。3、财金部门将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4、中国愿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监管当局在反垄断、数据监管、运营管理、消保等方面的合作,加强监管协调,同时防范跨境监管套利和金融创新风险跨境传染。2021年6月,重庆银保监局官方网站发布。按照整改方案,蜜蜂集团公司应在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蜜蜂消费金融创新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创新政府机构借助蜜蜂集团公司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银保监会要求蜜蜂集团公司采取有效方式,保证金融创新顾客在申请消费信贷服务时能够充分了解信贷服务提供者的名称,避免引起品牌混同。在这之后,2023年1月,经过了数轮的报告书,蜜蜂的消金增资方案,终于获批。根据重庆银保监局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同意重庆蜜蜂消费金融创新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及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显示,蜜蜂消金把注册资本从80亿元增加到了185亿元。股东数量也变成了12家。一步一步,坦诚接受、执意顺从。那么,这么一路改下来,“效果”是不是样呢?靴子破冰
目前来看,还算不错。中国证监会的报告书也指出,目前,平台企业金融创新分销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财金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创新分销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经完成整改了。蜜蜂也澄清,从2020年11月开始的监管整改,暂时告一段落了。“互相宝”这样的类似于众筹的,曾经风靡一时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称得上基本结束了。“甚么能做、甚么不能做”的认知,用71.23亿换回来了。就连市场也认为,这是靴子破冰,利空出尽。这才有了“受罚反倒涨股价”的离奇现象。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蜜蜂这是要重新上市了呀。那么,蜜蜂真的会重新上市吗?重新上市
我想,不会。最起码这两年不会。蜜蜂集团公司在稍晚一些从官网收到的《关于持续完善公司环境治理的报告书》里提到,在现有4名独立董事基础上再引入第5名独立董事,实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过半数。蜜蜂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层成员不再担任腾讯合伙人,进一步提升公司环境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与股东腾讯集团公司的隔离。蜜蜂集团公司主要股东投票权发生变化,从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到包括蜜蜂集团公司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创始人马云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马云不再是蜜蜂集团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蜜蜂集团公司无实际控制人。而根据中国证监会目前的相关规定,在主板上市,需要实控人三年内不得变更。这也就意味着,蜜蜂集团公司的上市进程,将至少再被推迟两年。这事,暂告一段落。也只是暂告一段落。后继影响
这次赵建平的,不仅仅是蜜蜂,还有腾讯的财付通。对腾讯集团公司母公司政府机构财付通判处罚金(含充公违法税金)共计近30亿元。
那么,蜜蜂集团公司及母公司政府机构,赵建平71.23亿,对我们来说意味着甚么呢?究竟称得上两件坏事还是坏事?还不确切知道。看后面的发展吧。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可以判断,这大概率能称得上是两件“里程碑”事件。对互联网行业来说,至少清楚了,甚么事可以做,甚么事一碰就要严惩。哪些要严惩,是不是严惩,都有典型了。对金融创新行业来说,至少清楚了,金融创新体系要回归到严谨的模式里来了。风险,才是最大导向。对数字经济来说,至少清楚了,我们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不知道这算不称得上两件坏事。但我希望,对你来说,它是。祝福。推荐阅读:《如何把目标拆解为任务》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社会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咨询热线
0755-863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