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东已履行职责注册资本金出资权利的判断形式
1、出资证
《公司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以下简称公司成立后,应向股东核发出资证。出资证应写明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交纳的出资额和出资年份。出资证由公司复印件。从上述明确规定能看出,出资证是断定创业者早已司法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缴交出资权利的法律文档。出资证应记载股东前述交纳的出资额和出资年份。股东如果分期付款交纳出资,公司应就其每三期出资向其开具出资证。
2、申请文档调查报告
申请文档,是指注册注册会计师司法国家机关接受委托,对被年审基层单位注册资本的注册资本金情形或注册资本及注册资本金资本的更改情形展开年审,并开具申请文档调查报告。依照《中国注册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原则第1602号——申请文档》第二十一条:申请文档调查报告具备原则上断定曾效力,供被年审基层单位申请设立注册登记或更改注册登记及据以向出资者核发出资断定时使用。因而,出资人能依照申请文档调查报告来断定其早已前述履行职责了出资权利。
3、商业银行资产评估调查报告函、商业银行汇票
商业银行资产评估调查报告函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房产公司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以被审计工作民营企业名义向商业银行发出的,用以校正该民营企业的商业活期存款与银行贷款、创业者(股东)出资情形以及担保、承诺、本票、授信等其他事项等是否真实、不合法、完整的资产评估调查报告性口头文档。因而,出资人能依照商业银行资产评估调查报告函来断定其已前述出资。此外,商业银行汇票是货主或转账将贴现钱款取走其开户商业银行帐户的凭据,也是开户商业银行将贴现钱款视同货主或转账帐户的凭据。出资人能在提款时,在商业银行汇票上标明此笔款项的用途,以断定其已前述出资。
4、查看公司财务报表工作
依照《国务院关于下发注册资本注册登记管理工作制度改革的通知》第2条2款的明确规定,早先的民营企业年审管理工作制度已改为财务报表申报管理工作制度,民营企业应按年度在明确规定的期限内,向诺泽鲁瓦县管理工作国家机关上报财务报表,并向社会申报。民营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文本应包括公司股东(主办人)交纳出资情形、资产状况等,民营企业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正当性负责,诺泽鲁瓦县管理工作国家机关能对民营企业财务报表申报文本展开抽检。因而,出资人能通过公司财务报表来断定其已尽注册资本金出资权利。
5、高等法院证实的形式
股东能向高等法院提起证实之诉,高等法院能依照出资证、申请文档调查报告、商业银行资产评估调查报告函、商业银行汇票、财务报表等能够证实股东早已前述交纳出资的证据,认定股东履行职责了出资权利,具备股东资格。
二、如何区分股东银行贷款和注册资本金出资?
一些创业初期的公司并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因而股东往往直接将资金转入公司帐户,此笔资金到底是股东银行贷款还是注册资本金出资,往往成为公法中的争点。是否有真实合理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公司向股东银行贷款时,有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能通过银行贷款合同、借条、借据、欠条等来断定;而投资者注册资本金出资的,其与公司之间并没有债权债务关系,注册资本金出资的断定形式前文已述。
三、股权转让后谁来承担相应注册资本金出资权利?
1、股东因出资期限未届满而未交纳出资并不违反公司法,所以不能当然适用《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九条的明确规定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以下简称公司的股东未履行职责或者未全面履行职责出资权利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职责出资权利、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高等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本明确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高等法院应予支持。
受让人依照前款明确规定承担责任后,向该未履行职责或者未全面履行职责出资权利的股东追偿的,人民高等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上述法条所述:“以下简称公司的股东未履行职责或者未全面履行职责出资权利即转让股权”,系指股东未依照公司章程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职责出资权利。而在认缴制下,股东出资的权利由公司章程规制,在公司章程明确规定的出资期限等条件成就前,股东不存在所谓的“出资权利”,自然就不存在股东未履行职责或者未全面履行职责出资权利的违法行为。
所以,在认缴制下,在公司章程允许的范围内,股东可能不存在现实的出资权利,其股权受让人并不当然存在连带的出资权利。
2、股权受让人明知股东因出资期限未届满而未交纳出资的,受让股权后应承担相应的出资权利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股东向股权受让人明示其因出资期限未届满而未交纳出资的,股权受让人仍受让该股权的,由于股东早已告知股权受让人,且股权受让人受让之股东资格当然包含股东的权利与权利。而按照公司章程的约定出资是每个股东最主要的权利,故股权受让人应承担公司章程约定的出资权利。股权受让人不能只受让股东权利,而排除股东权利。
3、股权受让人不知股东因出资期限未届满而未交纳出资的,受让股权后情形分析
在股权转让中,股东向受让人明示其股权出资情形是其转让股权的主要权利,股权受让人也有权利了解股东的出资注册资本金情形。
(1)依照公司章程,股东履行职责出资权利尚未到期时,股东对股权受让人隐瞒上述情形后转让该股权的,股权受让人作为新股东应依照公司章程的明确规定履行职责出资权利,然后向股东追究违约责任。
依照公司章程,股东履行职责出资权利尚未到期时,股东的出资权利就尚未成就。股权受让人受让股权后成为新的股东,必须接受公司章程的约束,即按照公司章程的明确规定履行职责出资权利。原股东因转让股权失去相应股东资格,故无需再履行职责出资权利。
但基于原股东和股权受让人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原股东保证转让标的(股权)无权利瑕疵,是其原则上权利。在原股东没有履行职责该权利或者不适当履行职责该权利时,导致股权受让人对股权尚未出资这一权利瑕疵不知情时,就应承担违约责任。
(2)依照公司章程股东早已负有出资权利,但股东没有出资并转让该股权,受让人在知情的情形下仍受让的,应适用《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九条的明确规定。
公司章程明确规定的出资权利成就之时,就是股东履行职责出资权利之日。股东不履行职责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出资权利,将股权转让给受让人的,且受让人知晓的,股东和受让人应承担连带出资权利。
综上,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在已到期的出资权利下,股东及股权受让人的权利权利与注册资本金制无异。而因出资期限未届满而未交纳出资的情形下,股权受让人无论是否知情均应履行职责公司章程明确规定的出资权利;仅善意情形下能追究股东的违约责任。
四、注册资本金到位的出资能使用吗?如何司法国家机关使用?
《民营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管理工作条例》第12条明确规定:“注册资金是国家授予民营企业法人经营管理工作的财产或者民营企业法人自有财产的数额体现”。既然是公司的自有财产,公司是有权自由支配和处置的,因而股东的注册资本金出资应是能使用的。但使用早已注册资本金的出资,必须符合资本维持原则,合理不合法使用。
如何不合法使用注册资本金出资呢?其应被用于公司正常的经营运作,比如购买设备、购买原材料、发放员工工资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购买材料、设备等都要有真实、有效、不合法的合同和发票等加以断定,支付员工工资等也需要真实、有效、不合法的转帐记录以及社保公积金代扣代缴记录来断定。
如果没有真实、公平、合理的基础交易,很可能被认定为抽逃出资。《公司法》第35条明确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第91条明确规定:“主办人、认股人交纳股款或者交付抵作股款的出资后,除未按期募足股份、主办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或者创立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的情形外,不得抽回其股本”。《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还明确明确规定了构成抽逃出资的情形:
(一)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展开分配;
(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
(三)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
(四)其他未经原则上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实践中,通过多个隐性关联公司、以非公允关联交易形式转移公司资产的现象十分常见。有案例判定股东出资后未经原则上程序将资金汇出,虽然签署了《银行贷款合同》,但银行贷款金额与出资金额一致,且未约定银行贷款利息、担保措施,不符合一般银行贷款合同特征,并且出资和银行贷款行为发生仅相隔一天,不具备合理性,以此被认定为抽逃出资。
来源:协力金融法律评论
咨询热线
0755-86358225